七十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七十载薪火相传,砥砺前行。2022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喜迎70华诞。
与共和国同行,与新时代共进。七十年来,华中大扎根中国大地,深度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国家的工业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70年发展,华中大已为国家培养了70余万名高级人才,他们遍布各行各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徐徐秋风至,莘莘学子归。多年前,他们从华中大走出去,今年这些学子又从四面八方重聚华中大,在这一特殊时刻与母校共享荣光。在今天的光谷体育馆内,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政协原主席、安徽省政协原主席张昌尓,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邵新宇等众多优秀校友,及兄弟院校、企业家代表等出席,共同庆祝华中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
师恩难忘,母校情深,每一位学子都与母校有着深深的情谊。今年3月份,校友捐款一亿元为母校华中大送上“生日大礼”等相关新闻在校内外引起热议,而这名校友正是武汉本土上市公司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此次70周年大会,他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受邀出席,并参加庆祝大会及华中科技大学第十四届企业家论坛。
华科80级校友黄立在演讲中从为什么要干红外、为什么要干军工、为什么要干芯片,解析了高德红外科技创新之路。同时,他从企业的层面,分享了对企业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研究和思考,特别强调了培育卓越工程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举措建议。
事实上,黄立及其创办的高德红外与华中大的情谊由来已久,用几个关键词来回顾。
关键词1:成长
孜孜求学路,黄立与华中大共成长
黄立曾表示他的整个家族都拥有华中大“基因”,那么他的家族和公司又是如何与华中大结缘的?从华中大官网上的一篇人物专访里我们可以一窥究竟:
黄立一家与我校电信系颇有缘分,黄立在这里度过了七年的大学时光,他的父亲黄志良也曾在该系任教。文革结束后,工人阶级思想依旧盛行,但黄立的父母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毅然放弃工厂工作调到当时的华工。由此,黄立开始了与华工的一段不解之缘。
从初二开始,黄立便在我校附中就读,并于1980年考上了我校电信系,七年之后在这里以硕士研究生的身份毕业。
虽然身边经常有以各种理由逃课的同学,但在黄立看来,逃课自学永远比不了上课的效果,“上课就像主食,而逃课自学如同零食,吃饭别老吃零食,主食更重要。”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他在大学四年一直都是年级第一名。
但好读书不等于死读书,黄立还十分重视学生工作对自己能力的锻炼。在校期间,黄立担任过学生会主席和研究生电信院内执行主席等。在他看来,这些经历使他拥有了良好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是他以后创业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这篇报道中的内容,正是黄立在华中大求学的缩影。
1963年黄立出生,6岁时跟父母随部队调动来到武汉,随后便和华中科技大学结下深厚情缘。不仅父母在校任教,1980年他以高分考入当时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最好的专业电信系学习,并继续留校读研,以班上第一名的成绩从华科毕业,随后创立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他与妻子任刚也是华科校友,他的儿子黄晟在多年之后也在华中大修读完本科和硕士毕业,现任高德红外旗下民品子公司高德智感董事长职务。
此外,在高德红外公司内部,也有很多从华中大毕业的学子也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在高德红外舞台上发光发热,科技报国成就奋斗人生。
关键词2:感恩
感恩母校培养,为共创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华中大阔步向前,离不开全球校友和广大教职工至深至真情怀的力量支持。今年3月,即将迎来70周年校庆的华中科技大学收到一份厚重的礼物——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捐款1亿元,用于支持母校建设发展。这是华中大启动70周年校庆以来的首笔亿元捐赠,也是学校收到校友最大金额的捐赠之一。
在捐赠仪式上,黄立深情回忆自己在华中科技大学走过的青葱岁月。他表示,作为在华科校园长大的华中大子弟,人生和事业每一点进步和成绩,都受益于母校的教育培养,有幸见证了母校的欣欣向荣,也希望成为母校前进路上的助力者。如今,他希望以捐赠致敬恩师教导,回馈母校培养。母校70周岁生日在即,他也将继续团结广大校友,发挥校友作用,为母校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学校和学子,就该这样相互成就。校友捐赠不以金额论英雄,只要有一颗回馈母校的心,为母校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集聚资源,为华中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都弥足珍贵。而学校,也不以接受了多少捐款总额论英雄,只要将捐助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就是对校友最大的尊重。
关键词3:合作
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共建联合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内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师资力量雄厚,是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重大基础性学科的研究基地。而高德红外作为高科技企业,将核心源头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坚持科技自主、自立、自强之路。双方为创新校企合作文化,不断探索实践校企合作新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体系深度融合,加强联系、携手攻关,先后成立“先进红外探测”“图像识别与飞行控制”两个联合实验室。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以联合实验室为依托,重点围绕“先进红外探测”、“图像识别与飞行控制”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及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勇于在战略新兴前沿关键技术上“揭榜挂帅”,携手攻克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提升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相信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必将为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实现校企互惠共赢。
关键词4:育才
助推就业,共建人才合作桥梁
教书育人是大学的职责,如何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最优秀的人才,一直以来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使命与责任,每年华中大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近万人。而高德红外作为科技型企业,肩负创新重任,攻克更多技术难关,也需要源源不断补充创新人才。于是2020年12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和高德红外双方达成深度合作,共建“就业实习实践基地”,为华科学子的实习和就业提供充分保障,为高德红外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搭建人才合作桥梁。
在未来的日子里,双方将以实习基地为契机,以人才合作为引子,进一步扩大全方位的合作,积极探索更多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以双方共赢为原则,寻求最有效的校企合作方式及产学研模式,尽心尽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平台和良好的就业机会。同时华中科技大学与高德红外也将携手为武汉着力打造成“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蓄积力量。
关键词5:创新
永恒不变的初心——共创科技创新
创新精神是华中大的根基,“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深深流淌在每一位学子的血液中,同样也包括学子黄立。
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黄立进入电力系统科研所工作。上世纪90年代末,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国家出台系列鼓励科技人员兼职、下海的政策。黄立毅然打破“铁饭碗”,在1999年依托自身所学的红外专业,创办了高德红外公司,致力于国内尚属空白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及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等。
红外探测器芯片是红外探测系统的核心。过去,西方在技术、人才、设备、原材料、工艺等方面长期严密封锁。黄立带领团队,坚持走自主创新研发道路,经过十余年艰苦努力,成功研制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红外芯”,打造出三条高性能红外核心器件批产线,构建起了完全自主可控的批量化生产线,一举打破了西方多年的技术封锁且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先进水平。
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高德红外始终不忘实业报国、科技报国的初心与使命,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在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上屡次实现突破。自主研发的红外探测器技术,达到国内一流、世界领先水平。2021年初,高德红外1280×1024@15μm双色红外焦平面模块探测器技术,通过专家组鉴定,成为我国第一次研制成功的百万级像素大面阵、双色探测器,使得我国成功跻身全球少数几个具备独立研制大面阵双色制冷探测器及其应用产品的国家行列。
创新没有终点,作为一个民营军工企业,高德红外一直在探索军民融合之道。2016年高德红外成立民品子公司高德智感,专注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开发。随着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掌握,使得中国红外“芯”舞台更大,高德智感的红外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把先进的红外技术大量应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体测温、工业测温、安防监控、消防救援、户外运动、无人机、自动驾驶等十余个领域,实现真正“让红外科技惠及大众”,前景不可限量。
黄立曾表示,因为这些成绩,公司获得了很多荣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华中科技大学的栽培,“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更是融入公司经营管理,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敢于竞争,善于转化,求实创新,敢担大任,勇攀高峰……这些华中大特有的精神、品质、情怀,都已成为黄立和他所带领的高德红外文化精神的一部分。
七十载办学文脉隽永,华中大精神薪火相传。华中大最大的收获就是桃李天下,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遍布全球的校友,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校友们对母校的深情厚谊、对国家社会的贡献担当。黄立只是华中大70万优秀学子中的一个代表,还有很多华中大学子在平凡岗位上创出了一片新天地,成为时代先锋。
华中科技大学已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期待更多学子在华中大这片沃土上挥洒青春,以拳拳赤子之心同时代一起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