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的现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从财政政策角度来看,要将加力点落在政府支出上,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优化组合财政工具,加大财力下沉力度,支持区域协调发展,为财政可持续性提供保障,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
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为促进经济稳步恢复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多目标的现代化,涉及经济、社会、科技等多个层面。为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多元目标,财政支出的责任范围有所扩大,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支出刚性增加,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需要继续加强保障。为应对经济恢复过程中的风险与挑战,财政支出所承担的责任也进一步加大。因此,在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积极发挥跨周期调节作用,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财力保障。
对此,要优化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财政工具,尽快形成实际支出,以撬动社会资本、激发市场活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2022年,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过4万亿元,在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仍要合理利用该财政工具,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但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适当增加中央赤字规模,过去5年总体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这为今后应对新的困难挑战预留了政策空间。今年,要在恢复和扩大消费以及扩大投资方面同时发力,因此适度增加财政赤字,可在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同时,为经济恢复提供有力的财政资金支持。此外,还可使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分担财政支出职能,形成专项债与其有效配合,两者协同发力,形成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组合拳,以实现对市场投资的引导作用,在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保持财政可持续性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要加大财力下沉力度,注重区域间财力水平均衡,兜牢兜实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三保”底线。5年来,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对地方转移支付之比提高到70%左右,但当前,部分市县仍面临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问题,因此应强化对基层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为基层财力提供长效保障。除了要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外,还要注重区域间财力水平的均衡,适度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以促进地方财力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在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该过程中,既要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还要加强各财政部门间的协作监管,严控一般性支出,切实在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兜牢民生底线等方面贡献基层财政力量。
为保障财政政策精准有效落实与顺利实施,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廉政风险等风险,还要进一步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加大监督力度,以严肃财经纪律、维护市场秩序。当前,财会监督要进一步注重资源的整合,积极与其他监督主体协同配合,形成监督合力,以构建系统化的财会监督局面;还要注重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与大数据资源的整合,以科技为监督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