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办公设备云

| 登录 | 免费注册 |

服务热线:18296110402

行业分类
首页 实时资讯 招标 商城 产品供应 企业采购 精彩视频 企业名录 品牌专区 展会集锦 商圈 问答 招聘

以艺术的形式开掘中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

   日期:2023-08-07     浏览:196    评论:0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指出:“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二十四节气这一博大精深的科学、文化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代表之一。如何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键是要以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自觉,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站在人类社会文明形态和文化演变规律的高度上来思考问题。经过几十年艺术“问道”,我对二十四节气当代价值及其现代化运用的思考,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宇宙观、世界观、生命观,对于当今世界仍具有重要启示,应当成为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在百年变局的加速演进中,我们要以时代化国际化的方式来挖掘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我创作《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系列组画,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

  一、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宇宙观、世界观、生命观应当也可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二十四节气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上古时代,围绕太阳、地球、月球等星象运动位置、轨迹的相对变化,古人通过对阴阳两气变化的细致观察与深入研究,总结出中华历法,并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时间哲学和生命哲学。中国文化的宇宙观讲究阴阳两气,讲究它们的变化、它们的平衡、它们的和谐。“气”与“阴阳”,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中一个最核心、最基本的概念。贯穿二十四节气的主线,正是阴阳两气的变化。

  要充分了解中国文化“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特点,二十四节气可以说是最好的入口。而要真正把握二十四节气所饱含的中国智慧,非得进入七十二候的肌理不可。五天一候,一候一变,三候为一节气,六节气为一季,四季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这其中,有亘古不变的宇宙天象,有应时而变的物候现象,有自然万物的交叠更替,宏大与精微极其奇妙地交融在一起,展现出天地之气和生命万物激荡人心的变化脉络以及其间蕴含的规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对一个又一个的5天不以为意,其实在这5天时间里,天地之气变化巨大。所以在体验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时候,就是要走在泥土地里“接地气”,感受阴阳两气的变化。大寒节气走在北京郊区大地,突然一下觉得脚底的土开始有点变软,这是在阴气最盛之时,地底下的阳气开始冒出来,和空中的阴气进行平衡。随着立春的到来,太阳黄经至315度,会感受到阳气渐渐过了脚踝,草慢慢复苏。随着阳气过了小腿,春分节气草就绿了;阳气到了腰间,冬衣也就脱掉了,这时候满眼看到的都是春天的景象。当到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时,北京的牡丹仙子又回人间怒放。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循着阴阳两气变化而形成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与中国古代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生物学、中医学、易学、占卜学、哲学、民俗、宗教、道德伦理的关系密不可分,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在传统农耕时代发挥了指引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天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我们日用而不觉的许多价值观念都蕴含其中。当我们深入每一个节气每一个候的更替之中,细致触摸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永恒魅力,以新的文化使命来思考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新价值时,就会领悟到,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所蕴含的宇宙观、世界观、生命观,对于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启示,应当成为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内容。

  我们从每一个节气和物候现象都可以得出关于“天、地、人”的感悟。比如芒种节气,太阳到达黄经75度。芒种节气的15天里,初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这三个物候,一个是螳螂,另两个是小鸟,都是小动物,其在此时所呈现的生命状态均和阴气的初生有关。芒种节气为仲夏,阳气逐渐变浓,同时阴气也悄悄地滋生,螳螂是喜阴之物,所以上年深秋产的卵破壳生出小螳螂,此为初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鵙即是伯劳鸟,也喜阴,开始出现在枝头,感阴而鸣。到了三候反舌无声,反舌鸟专门学别的鸟儿鸣叫,叫得特别好听,这时却沉默了,因为它喜阳,觉到阴气的出现就不叫了。从这三个物候现象里,我们时刻可以观察到阴阳两气变化里边所产生的生命感。而农人在芒种节气的状态则是“三忙”,忙着收、忙着种、忙着管。北方收麦子,南方种水稻,田间还有一些农作物需要管理,“三夏三忙”是一年里最忙的一个景象。“三忙”是遵循天道而为,农人不能不抓紧时间,并且是分秒必争,不然就没有收成。

  此时我们从中就会有所感悟。比如说一个人的人生,一寸光阴一寸金,耽误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下什么样的果。以善因种下,必有善果。如果种下恶的因子,就不会有善的收获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种上以后,还要勤管理,田间需要管理,企业需要管理,除草,施肥,更要培养人才。人生也一样,我们需要学习好的思想,就跟施肥一样;要把我们的缺点改掉,也跟除草一样。人生也是一门管理学。

  那么文化呢,种下什么样的文化基因,也会结什么样的文化果实。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也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与时俱进会通新鲜血液,这叫吐故纳新。推而言之看整个人类,在宇宙间播下什么样的种,同样会结下什么样的果,真正的优秀文化要提倡去掉“我”字,去掉与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相冲突的偏狭与执念。以此观之,我们更加自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利他精神。中国本土的道家文化,提倡走进大自然,从天地造化钟感悟“忘我”;中国佛学经典,讲究“无我”的精神境界;儒家文化,更是明确告诉人们要克制贪念,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义”“四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引导我们,教我们应该怎么样做人,怎么样管理自己。种下善因,才能收获善果。所以,从芒种节气的三个物候里,我们感悟阴阳两气平衡的宇宙观,从“三夏三忙”的生命管理中,悟道人类在求得快乐与幸福的同时,要遵循天道,习得真、善、美。

  到了夏至节气,太阳黄经至90度,就是太阳到了北回归线的顶头,然后它便折返,往南方走了。这个“至”,又是一个“极”的意思,意思是到顶了,这时我们也会生发一些感悟。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里,通过夏至初候鹿角解、冬至初候蚯蚓结等物候现象,反复揭示“反者道之动”的天地之气运行规律。当事物发展到极致时,就会自然往反方向运动,这意味着最大的挑战,必须要在思想上创新,开辟新的领域、新的产品,才能使自身不断具有新的生命力。这样的智慧产生于大自然的天道当中。而从东西方文化演变的进程来看,近二三百年,西方科技文化独领全球,毋庸讳言带来了非常辉煌的成就。但与此同时,西方文化教义中的一些弊端也愈演愈烈,许多负面影响已危及人类的生存。这就势必需要另一种强大文化加以平衡,21世纪中华文化复兴的世界意义就在于此。

  事实上,创作《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系列组画的过程,就是一个在“离形去知”的状态下做到“无知之知”的悟道过程,感悟着大自然的阴阳两气之变,感悟着中国文化所崇尚的宇宙观、世界观、生命观。追求阴阳两气的平衡,追求万物的平等,强者向弱者倾斜,一花一世界,不管是在谷雨节气春风习习中盛放的国色天香的牡丹,还是在大雪节气冰天雪地里顽强挺出小芽的柔弱的荔草,都是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都可以代表宇宙天地。宇宙世界,是生命的结合体,生命都是一样平等的。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所包含的宇宙观、世界观、生命观,这样的价值观念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基因。这也是中国主张世界上不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皆平等的文化之源。

  我想反复表达这样一个观点: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应当也可以成为全人类的基本价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与人相处之道,“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理,都是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中华文化并不保守,它能尊重其他文化的价值,会吸纳其他文化的先进理念,并且会尊重个体的发展。我们的宇宙观讲究宇宙间万物的平等,强势向弱势倾斜而达到平衡,从而创造一种和谐的气韵。当然,这不仅涉及人类社会,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和谐是“和而不同”的。对于全球出现的很多问题,中华优秀文化是一剂良药。我们新时代新征程的新思想新文化,随着国力不断增强,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定会为人类文化作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所以在这个伟大时代,我们要有文化自信,要推进文化创新,努力以时代化国际化的方式,把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所蕴含的宇宙观、世界观、生命观揭示出来,传播开去,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世界的价值理念之一。20多年前我曾经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演中讲到:21世纪中国进入世界,“是一个人类文化衍变的规律。世界上许多问题表面看是政治、经济的问题,最终还要落到文化的认同上。”

  二、东方式或者说中国式抽象逻辑思维的构建,是我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非常重要的源头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初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

  为此,我们需要深度思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文化支撑问题。

  审视西方先进文化,不难发现其优势源于强大的科技文明,而它的科技文化体系是建立在抽象逻辑思维和可重复性实验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在东西方文化会通中,吸取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富有创造力的中国新型文化。而中国新型文化,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中国式抽象逻辑思维,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发展有自主知识体系的工业化、城市化,再反哺于自身科学体系的完善。

  建立中国式抽象逻辑思维,中国抽象绘画是一种探路。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虽然也有抽象的概念,总体上却相对缺少抽象逻辑思维,物质层面的很多实践偏向技术、工艺的方向发展,较少通过抽象逻辑思维升华而形成理论、原理,这就限制了在更广泛的科学领域的深入探究,限制了挖掘、建立科技创新的思想基础,逻辑思维中抽象的规律性概念被忽视。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的跃升,新时代中国的文化与科学都有了长足发展。循着人类文化的演进规律,我们的新时代新文化有信心参与、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在这场新的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中,也定会产生新的思想来丰富中国文化。我们要加强自身的科技创造力,就需要建立中国式抽象逻辑思维,这是一个基础。

  这种抽象逻辑思维的建立与探索,是什么样子?用老子的回答是再好不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一个“问道”的过程,是认识宇宙世界变化“由内向外”又“经外向内”规律的过程。它与东方传统的辩证逻辑思维有着必然的联系,不完全等同于西方文化中的抽象逻辑思维概念,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维自有的抽象逻辑的寻找、辨别、归纳及总结。

  中国抽象绘画的追求正在于此。20多年来,我全身心投入到中国抽象绘画流派的创立,旨在探究东方式抽象逻辑思维,使之成为新的绘画语言。以《太极》组画来讨论人类为追求幸福与快乐的迷失与醒悟;以《围与不围》组画来描述人类文化演变与国家兴衰的关系……2013年,我的笔墨走入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系列组画的境界。

  十年磨一剑创作的这套《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系列组画,尝试用中国式抽象绘画来完整地系统性地描绘“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绘画先于文字而产生。从世界上所发现的游牧民族四万年前最早的岩画中,可以了解到,人类绘画产生于文化的始端。

  当人们思想上混沌、文字难以表达时,听觉、视觉却会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大脑分泌物质,带来丰富的创造原动力,这也是音乐和绘画存在的意义。绘画不但带来视觉感觉,同时也使人类的生理、心理、精神等各方面产生了变化,可以说是文化创造的原动力。绘画给人类的大脑和所创造的文化带来了基础性、建设性贡献。

  中国绘画的历史尤显精深,受到大自然和传统哲学思想影响,在中古时已构成了宏大而又深邃的画理。我常讲,如果没有魏晋南北朝士人文雅的风骨气质,便不会产生书法的高峰,没有书法的成就也不会带来唐诗的巅峰,而没有唐诗的昌盛则不会有宋代中国绘画的极致。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哲学思想引导下,博采众长形成了渊源深厚的以儒、释、道为主要基础的中华文化体系,并产生了中国富有特色的耕读文化和以诗、书、画为艺术形式的文人画体系,完善了“意象”的概念。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漫长岁月里,唐诗、宋词、元曲成为经典,宋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达到中国绘画的最高峰。这比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成就要早约四百年。

  西方文化的勃发源于新思想的产生,科学随之发展,带来了伟大的变革,教育系统的建立惠及人类的文明。科学、哲学、工业、教育体系的发展,使西方进入现代社会,引领了蒸汽、电气、信息技术三次工业革命。再看西方绘画的艺术形式,也因此生发了一系列巨变。从二维到三维的具象古典绘画,到光影下物体表现的印象绘画,再到探求生命本质的抽象绘画,以及各类现代绘画流派的产生,都受到西方抽象逻辑思维体系下产生的思想影响。西方取得的文化科技成就来自西方抽象逻辑思维和可重复性实验。其绘画搭载抽象逻辑思维进入人们的视野,启发人们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绘画作品从不是只给人挂在墙上供人欣赏之雅玩,或藏家囊中之珍宝,更不是商人钱生钱的发财手段。它可前看、也可回观历史长卷的每一片刻。它在推动新思想、科学、工业等进步并与其他各种文化会通发展方面,起到产生想象力的动力源作用,是一种通过视觉反映内心的特定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作为人类文化发展推动力所表现出的现代特征,就是对宇宙世界生命不断的问答。这也是思想、文化、科学、工业等不同领域在抽象逻辑思维这一链条上延伸与应用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因此,创立中国抽象绘画流派,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系列组画感悟宇宙世界的“真、善、美”,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宇宙观、世界观、生命观,可以帮助打开中国新型文化的心灵窗口,帮助发展式抽象逻辑思维,进而加强科技自立自强所需要的新型文化支撑。

  三、观天下行大道: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是共同的责任

  以时代化、国际化的方式来挖掘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建设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所需要的新型文化支撑,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思想界、文化界、科技界共同努力。作为一名画者,我一直在探索用全新的绘画语言表达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系列组画是中国抽象绘画这棵大树经施肥、剪枝、嫁接后所结的果实。

  我以“气”作为生命的本源引入《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组画里,所以在观察这些绘画的时候,不是过去的观画经验,而是感觉气韵的生动,以某时某刻生命的状态来看待这些作品。中国古时候出现了一本奇书,叫《黄帝内经》,它把人体分成五脏六腑,五脏是存精气的,六腑是排气的,一吸一排是跟大自然之气相联在一起,形成天、地、人三才“天人合一”的概念。人在大自然中不是孤立的个体,是以气相联的宇宙间的一份子。而今天在《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中的每一候,这些画作与众不同的表达是什么呢?每一幅画如同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存在着,代表那时、那分生命存在的表达。它和人体一样的,画中回答了哪里是存气的,哪里是出气的,气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又如何达到气韵的和谐。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实时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实时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