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数字文化产业是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着力点,然而,当前这个领域仍面临数字文化技术水平滞后、新型文化业态培育不够、数字文化治理能力不足、数字化核心能力欠缺的现实困境。因此,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文化铸魂与数字赋能同步共进、推进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坚定文化自信,注重数字文化产业价值引领
当下,在各种思潮、价值观相互激荡的时代大潮中,要发挥数字技术在文化生产、文化创意、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优势,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注重价值引领,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意水平与内容价值,抵御各种思潮冲突风险,维护文化安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数字文化产业要以科学理论和正确价值观为引导,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引领社会风尚,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文化产品生产者要深刻把握文化生产的供需关系,增强文化产品价值观的传播与育人效果。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新一代数字传媒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相结合,对历史古迹、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开发、转化和保护,不仅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作出与新时代相协调、与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求相契合的内容,而且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字技术和数字文化产业中,汲取传统美德和优秀价值理念,用价值理性驾驭工具理性,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展现中国道路、中国理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可尝试用动漫游戏、数字影视、网络文学等文化形态精准、精确地传达,从而为原创IP注入中国魂,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重视创新驱动,强化数字文化产业技术支撑
数字技术对促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技术创新与价值创新融合,进而贯穿到文化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以此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是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推出和形成数字文化产业技术规范标准。建立数字文化产业关键技术的国家标准,规范文化资源和数据的数字化整理与储存,实现上下游数字文化企业数据对接与共享,破除“信息孤岛”的技术资源困境,促进企业间文化产品生产的协同化与高效化,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中国标准的国际化。
加快数字文化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前沿技术为支点,要着力加强数字化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进一步研发,探索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与新领域、新场景的融合可能性,在产品生产、内容传播、消费体验等环节形成更多具有自主性、独特性的创新技术,增强数字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增强数字文化产业装备实力。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沉浸式设施、可穿戴设备、无人智能游览等装备技术水平,提升文化展示与体验效果。
推动跨界融合,拓展数字文化产业消费空间
当前,文化产业正在向产业互联网纵深推进,激发文化消费活力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要利用数字技术突破文化产业的传统商业模式,打破行业壁垒,为消费者拓展消费空间、增强消费体验。
一方面,坚持融合发展,拓展文化消费新阵地。加快培育“文化+”新业态,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教育、制造、建筑等相关产业更多维度、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融合,在不同产业之间形成跨界创新。例如推动数字文化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带动文创产品的虚拟现实购物,拓展消费空间;推动数字文旅发展,支持文化馆、博物馆、景区景点等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或“云游”项目,拓展空间提升消费体验。
另一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数字技术的运用使文化生产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促进了文化产品的精准化供给,消费者可更轻易获得自己喜爱的产品。同时,数字技术的运用使文化消费场景从单一向多元发展,云音乐会、云展览、云观影等云场景项目涌现,使文化消费从线下走到线上,推动文化消费内容和场景的创新。
坚持深化改革,优化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数字文化产业服务能力和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点在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因此,要坚持深化改革,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建设公平、公正、透明的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促进国家之间数字领域的成果共惠共享,优化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核是培育数字经济驱动力,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底座,以数字技术创新倒逼文化生产全域贯通,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集群,从而提升数字文化消费多样性,扩张消费规模,推动数字文化产业脱虚向实。
二是营造良好的数字治理生态环境。国家层面要进一步统筹数字产业的立法规划,创新数字文化产业协同治理机制与数字文化产业创新激励机制,以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体系,高效整合数字文化产业在研发、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各类资源和要素。
三是推进数字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数字文化开放共享的特点,拓展数字文化企业国际合作空间,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数字领域合作平台,推动诸如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国际峰会、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多国家参与、多层次协同的国际交流合作体系构建,营造开放包容的数字文化发展氛围,高质量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总而言之,数字文化产业是带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从价值引领、技术创新、跨界融合和环境优化等层面推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文化数字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仅有利于加快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而且能为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曹亚琴: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谌映君: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实证研究”(20YJC710004)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一般项目“广东高校留学生全人类共同价值认同差异研究”(GD22CMK0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