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近年来,我国各地各部门全面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持续健全法规制度,深入推进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养护责任,科学实施抢救复壮,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记录树高、胸径、冠幅等基本信息,观察树体是否倾斜、根系是否裸露以及叶片的新梢生长量……在北京房山区上方山兴隆庵西侧的天然原生古树群落,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许鹏飞开始对一株古树进行体检:"我们还在两棵具有代表性的样树主干处,安装了监测器,监测植物树干液流速度和液流量,评估古树的生长状况及其水分消耗。"
运用科技手段,为古树复壮提供有效方案
北京是名副其实的“古树之都”,现存古树名木4万余株。其中,300年树龄以上的古树有6000余株。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古树与树木健康研究所首席专家王永格介绍,古树虽然具有长寿、抗性强等基因,但受树龄、立地环境改变、气候、地质灾害、病虫害等因素影响,仍会生病和死亡。有些古树整体外观完好、长势正常,但树干内部已经腐烂中空。因此,及时、科学地进行体检,有助于古树保持健康生长的状态。
常规的古树只需基础体检,重点古树名木还会利用专业仪器进行精细化体检,尤其是进行树洞空腐检测、根系检测、叶绿素检测,以确定树体在结构上的稳固程度和生理上的健康程度。
借助新技术、新设备而形成的"体检报告",能为古树复壮提供有效方案。而古树名木携带的宝贵基因,也需要借助科学手段保存、传承下去。
王永格表示,近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通过扦插、嫁接和组培等方式,保留了近150株重要古树名木的活体克隆苗,建立了古树种质资源保存圃,是目前我国保存古树数量最多的基因资源圃。"未来,仍需精准体检、科学保护与基因保存技术相结合,确保古树更加健康和长寿。"王永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