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联合十省市发布《保护传承工业遗产的上海杨浦联合倡议》,探索工业遗产的有效利用。
工业遗产承载着记忆,也是城市更新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德国鲁尔区对其海量的工业遗产采用“博物馆式更新”模式,赋予其新的生命,也给其他城市带来了借鉴与思考。
“工业遗产线路”突破城市区隔
欧洲的许多国家中,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工业区因为产业更迭,面临近乎废弃的处境。尽管它们不再具有生产功能,但工业遗产代表着一座城市过去的生产力水平,是城市历史形象缩影的重要部分,因此,更需要思考如何以新的方式延续其生命力,如何促进它们与现在的时代相互融合,甚至影响未来的新生事物。
由多个工业城市组成、具有150多年历史的德国鲁尔区在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过程中,采用了“博物馆式更新”的模式。
德国鲁尔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在世界工业史上享有盛名。曾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的鲁尔区并不是自然产生的、以城市为中心向外围发展的模式,而是基于其区位优势,由多个工业城市组成的工业区城市群。
它以采煤工业起家,在这基础上综合发展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行业,但正是这样单一的生产结构,为后来全区的衰落埋下了伏笔。在20世纪50年代后,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占比逐渐下降,鲁尔区的煤炭产量相继减少,原来所具有的这种以重工业为基础的传统经济结构也因为资源的日益枯竭而变得不可持续,不仅致使大量工厂停业,工人也不得不面临失业的危机,鲁尔区从此深陷困境。
从20世纪60年代起,德国开始针对鲁尔区进行工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改善生态环境。
如今,德国政府结合鲁尔区特殊的工业历史背景特色,采用“博物馆式更新”等模式,形成博物馆、展览、休闲、文化等功能集聚的综合区域,发挥鲁尔区作为工业遗产的优势,使其在当代环境中既保留过往记忆,又拥有全新的活力。
“博物馆式更新”在鲁尔区工业遗产的开发中主要做了三件事:锚固记忆、融合记忆和扩展记忆。
鲁尔区联盟对于鲁尔区众多城市及其分散的工业遗产要素采取了锚固记忆的文化策略,即设计了一条“工业遗产线路”,突破城市区隔,锚固起了各个城市及其工业遗产。
规划于1998年的“工业遗产线路”长约400公里,串联的城市包括波鸿、多特蒙德、杜伊斯堡、埃森、盖尔森基兴、哈根、哈姆、哈廷根、黑尔滕、玛尔、鲁尔河畔米尔海姆、奥博豪森、雷克林豪森、乌纳、瓦尔特罗普以及维滕。“工业遗产线路”上,共有16个重要博物馆,以及9个带有展览功能的工业景点,其中包括波鸿的德国矿业博物馆、多特蒙德的威斯特法伦工业博物馆、杜伊斯堡的德国内陆水运博物馆、埃森的鲁尔工业博物馆、哈廷根的贺恩雷希舒特钢铁厂工业博物馆、雷克林豪森的电力博物馆、瓦尔特罗普的老贺恩雷希恩堡船闸工业博物馆……大部分博物馆建筑是在1990年之后建造或重建而成并开始向公众开放的。
历史记忆与当下的碰撞和融合
鲁尔区工业遗产的“博物馆式更新”中,处处蕴含着历史记忆与当下的碰撞和融合。原有的工业遗留,如铁轨、火车、厂房结构、钢架等,被细心保留并精心设计,用于新的建筑外部空间以及展览等空间中,为参观者同时呈现过去的工业美感与当代的展示氛围。
在进行景观和环境设计时,博物馆建筑的外部空间充分与铁轨、火车等工业特色结合。如关税同盟煤矿的外部景观,设计师保留了原有铁轨的铺装和走向,加以现代的构图设计,用绿化和硬地创造了同时具有历史沧桑感和现代构成感的外部景观。而在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设计中,则将旧火车的部分结构加以保留,成了装点景观的亮点。
旧工业结构的遗留与新博物馆空间的创造在鲁尔区博物馆建筑的室内展览空间里也产生了记忆的融合。在红点设计博物馆的室内展览空间中,设计师将锈迹斑斑的钢架结构配以现代简洁的白墙和玻璃,创造了展示当今最尖端工业设计产品的绝佳展览空间。
奥博豪森的煤气储气罐被保留下来,其原有的高耸入云的圆柱形空间用于布展,这一带有旧时工业记忆的纵向展览空间,也恰好为当今的展览提供了全新的布展空间形式。原有的金属结构围合出的空间与当代光影、音乐展览技术相辅相成,带给参观者全新的观展感受。参观者可以随楼梯螺旋而上,或是乘坐电梯直达储气罐顶部,从不同视角来感受展览所赋予工业遗产崭新的当代意义。